攝影技巧入門

補充說明:有知道的嗎?
更新時間:2015-12-31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
第一章 攝像機拍攝技巧入門一、拿穩(wěn)攝影機最好是用兩只手來把持攝影機,這絕對比單手要穩(wěn),或利用身邊可支撐的物品或準備攝影機腳架,無論如何就是盡量減輕畫面的晃動,最忌諱邊走邊拍的方式,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這種拍攝方式是針對特殊情況下才運用的,千萬記住畫面的穩(wěn)定是動態(tài)攝影的第一要件。二、固定鏡頭 簡單的說就是鏡頭對準目標后,做固定點的拍攝,而不做鏡頭的推近拉遠動作或上下左右的掃攝,設定好畫面的大小后開機錄像。平常拍攝時以固定鏡頭為主,不需要做太多變焦動作,以免影響畫面穩(wěn)定性,畫面的變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對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變化,簡單的說,就是拍攝全景時攝影機靠后一點,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時,攝影機就往前靠一點,位置的變換如側面,高處,低處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現(xiàn)的效果也就不同,畫面也會更豐富,如果因為場地的因素無法靠近,當然也可以用變焦鏡頭將畫面調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記不要固定站在一個定點上,利用變焦鏡頭推近拉遠的不停拍攝,這是許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攝時多用固定鏡頭,可增加畫面的穩(wěn)定性,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拍攝,以大小不同的畫面銜接,少用讓畫面忽大忽小的變焦拍攝,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則長距離的推近拉遠,一定會造成畫面的抖動。如果能掌握以上幾個原則,保證你的作品會更具可看性。那么變焦鏡頭在拍攝時不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了嗎?這倒也不是,只是運用的技巧及時機是否恰當。三、手動功能的運用由于各機種設計不同,因此可手動的項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說明一下。(一)手動亮度調整功能首先就手動亮度調整功能說明,拍攝逆光及夜景時,如果以全自動模式拍攝,前者必定是主體或人物全黑則背景光亮,后者卻是黑暗中燈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討原理,針對以上的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時按下逆光補正功能鍵,如果沒有這個功能,那就將全自動模式切換到手動模式,找到亮度調整鍵進行畫面亮度的調整,逆光時將亮度調亮,夜景時則調暗,一般都會將數據以數字或圖型顯示在觀景器上或是液晶螢幕上,當然最好的方式還是直接看著觀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畫面調整到適當的亮度。所以當你在購買攝錄像機時,一定要請店家指導你如何使用這項功能。(二)手動焦距調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攝情況,大都是采用自動對焦,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如隔著鐵絲網,玻璃,與目標之間有人物移動等。往往會讓畫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為自動對焦的情形下攝影機依據前方物體反射回來的訊號判斷距離然后調整焦距,所以才會發(fā)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將自動對焦切到手動,將焦距鎖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廠牌顯示及調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請參照說明書),焦距就不會變來變去了。四、如何運用變焦鏡頭攝錄像機和照相機同樣具有變焦鏡頭,但是最大不同點就是,攝影機可以在拍攝的同時做變焦的動作,改變畫面大小的取景。例如想拍攝遠處某個目標,你可以利用變焦鏡頭推近來取景,當推到你想要的畫面大小時,才按下錄像鍵,攝取你想要的畫面。就像固定鏡頭拍攝
第三章 拍攝畫面的構圖十、保持畫面的構圖平衡在每次按下錄像鍵之前,我們都要環(huán)視四周的環(huán)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攝的畫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這就是在構圖。攝像的構圖規(guī)則跟靜態(tài)攝影的構圖規(guī)則十分類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還要研究整個畫面的配置,保持畫面的平衡性和畫面中各物體要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調整構圖對象之間的相對位置及大小,并確定各自在畫面中的布局地位。一幅完美的構圖,起碼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1、畫面整潔、流暢,避免雜亂的背景。雜亂的背景會分散觀看這的注意力,降低可視度,弱化主體的地位。拍攝前應該剔除畫面中礙眼的雜物,或者換一個角度去拍攝,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現(xiàn)在畫面上。 2、色彩平衡性良好,畫面要有較強的層次感,確保主體能夠從全部背景中突顯出來。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攝。十一、攝像構圖的一般規(guī)則在拍攝前保持攝錄機處于水平位置,這樣拍攝出來的影像不會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電線桿等與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體為參照物,盡量讓畫面在觀景器內保持平衡。要盡可能接近目標,這樣才會保證不會有不相關的背景出現(xiàn)在畫面上,但你也必須在主角四周預留一些空間.以防主角突然移動。要保證攝錄像機與被拍攝的主角人物之間不會有人或有其他物體在移動。不要讓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畫面中,一半在畫面外。如果你拍攝的是你無法控制的活動,那么,你不可能確保所有構圖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攝主角安排在畫面中的正確位置。同時把整個場景掃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構圖時還要注意:運動中的物體不管多小都比靜止的物體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讓不必要的會分散觀眾注意力的運動中的物體出現(xiàn)在畫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搶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別是紅色、鮮黃色和深藍色尤其會吸引眼睛的注意,畫面中要避免出現(xiàn)跟主角沒有關系但卻會搶眼的色彩。左圖:不平衡的構圖。拍攝距離太遠,背景太雜、太多、太亂,主要人物不能很好的突現(xiàn)出來。很多專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構圖原則。攝像實踐表明,讓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畫面1/3處――而不是在正中央,這樣的畫面比較符合人的視覺審美習慣,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畫面要有美感得多。一個完整畫面被兩根垂直和兩根水平方向上的線都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線與水平線交會的4個點,這就是畫面中最能討好視覺的部分,可以把這個位置作為主體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人物位于畫面中的三分之一處,面部正好處在左上角的兩線的交點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構圖原則的。并且背景也不雜亂,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來。十二、人物的攝像構圖當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與畫面垂直時,他們面對或前進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空間――“前視空間”,多過他們后面的空間――“多余空間” ,應該將“多余空間”減少到最低程度。比較左面兩幅圖像,第一幅為不平衡的構圖。圖中小姐身后多余的空間多于前進方向的空間,看起來不舒服。第二幅為平衡的構圖,是合理的。拍攝人物時,不要給所拍的人物頭頂留太多的空間。否則就會造成構圖不平衡缺乏美
第七章 移動拍攝 前幾次我們講述了數碼攝像的基本技巧,下面應該是我們進一步學習更高級一些的技巧的時候了。除了推拉、搖攝,電視與電影的拍攝中還經常使用“移攝”的拍攝方法,就是一邊錄像,一邊把攝像機向前后或左右移動。移攝與推拉、搖攝不同,后兩者是拍攝者的位置不變,變化的只是攝像機的焦距或角度,而前者變化的可能不只是焦距或角度,拍攝者的位置也要有相應的變化。十九、運用移動拍攝方法增加劇情的感染力用“移攝”手法拍攝出來的鏡頭極富臨場感,有著單靠推拉、搖攝不可比擬的視覺效果,運鏡更能貼近拍攝目標,非常適合長鏡頭的拍攝。在拍攝移動的目標時,我們可以用搖攝或推拉鏡頭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攝的方法去表現(xiàn)。但拍攝同一個目標,運用的拍攝方法不同,其效果會迥然不同。在介紹較大的場景時,搖攝有他自己的優(yōu)點:可以在幾秒內從水平線的這一頭掃攝到另一頭,但大部分畫面都在相當距離外,細微部分無法拍出來。如果采用移攝法,就可以靠近所欲拍攝的目標;就可以在同-片段中顯示出不同角度的幾個畫面;就可以拍出移攝無法拍出的細微處。而對靜止目標的拍攝――例如要拍一組表現(xiàn)走近一座大樓時的情景時,這時使用移攝法向前移動拍攝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這會讓人真正感覺到畫面在動,其效果比較自然。雖然變焦鏡頭和這種移攝法有點相似,但要是換個方法:利用變焦鏡頭來拍這個片段,拍出的畫面就會讓人覺得不真實。利用變焦鏡頭把畫面拉近,是很不好的權宜做法,因為這無法產生移攝像機前進或后退相同的感覺。二十、使用輔助設備一般來說,你應該避免一邊捧著攝像機走路一邊拍攝,因為這可能造成你所拍攝的畫面很不穩(wěn)定,但在質量第一的情況下,卻非這樣做不可,使你別無選擇。移動拍攝所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防止攝像機的晃動。在拍攝移動物體時,最好能有某種帶輪子的支撐物,最專業(yè)的做法是使用攝影臺車,就是拍攝移攝鏡頭時在地上鋪設簡單的鐵軌:把攝影機裝設在一架裝有輪子的平臺上,然后推著這個平臺在鐵軌上移動,這種平臺就稱作攝影臺車。這是目前專業(yè)攝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證攝像質量最有效的做法,我們在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中可以看到。但是這種平臺的造價是昂貴的,對于一般的攝錄機使用者來說是個奢望。平民一點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腳架臺車:就是在三腳架的底部裝上輪子,讓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面活動。在差一點的做法就是利用任何有輪子的東西用來做替代品:包括輪椅、汽車、超市的購物車,只要車子行駛得很平穩(wěn)就可以。這樣做雖然以犧牲作品質量為代價的,但如果你的作品只要不是影視級的,這樣拍攝出來的片子的效果還是能讓人接受的。二十一、徒步移攝許多情況下是無法借助器材來移動拍攝,如家庭錄像、新聞采訪、旅游攝像等,只能依靠攝像者的步法來維持攝像機的穩(wěn)定。這就要求攝像師不能像平常那樣隨便走步,而應雙腿曲膝,身體重心下移,躡著腳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時利用腳尖探路,并靠腳補償路面的高低,減少行進中身體的起伏。腰、腿、腳三者一定要協(xié)調配合好,這樣就可以使機器的移動達到滑行的效果。
有用 55 無用 9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