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倫達的125微距佳能百微和180微能比得上不

補充說明:福倫達125微有沒有佳能口,可否直接安佳能無敵兔上?
更新時間:2015-12-31本文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福倫達是個比較復(fù)雜的家伙,福倫達歷史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且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階段――原福。福倫達的歷史非常悠久,創(chuàng)始于1756年,而那個時候連照相機都沒有發(fā)明,當時福倫達主要生產(chǎn)望遠鏡、眼鏡之類的光學儀器。在攝影術(shù)發(fā)明之后的第二年(1841年),福倫達推出了第一支經(jīng)過數(shù)學公式計算而設(shè)計的鏡頭,光圈值達到f/3.7,這在現(xiàn)在并不是一個大光圈,但那是在1841年!當時其他鏡頭的光圈只有f/14左右!

福倫達是歐洲頂尖的光學巨頭之一,與卡爾蔡司匹敵,長期以來一直以獨特的創(chuàng)新設(shè)計著稱,光學實力非常強悍。在原福時代,福倫達制造出了Prominent 69,Superb,Bessa II,Prominent 135,Vitessa,Bessamatic,Ultramatic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的杰作,鏡頭方面也是非常輝煌:Heliar,Skopar,Nokton,Ultron,Septon等都是光學杰作,最出名的就是Apo-Lanthar,被譽為人類光學的奇跡!

福倫達的產(chǎn)品(我更愿意稱其為作品)工藝精巧,美得令人驚嘆。(另外,著名的祿來(Rollei)也是從福倫達中分離出去的)

第二階段是蔡福階段,20世紀50年代,價格低廉的日系相機的崛起,福倫達由于高昂的生產(chǎn)成本、市場營銷等問題陷入困境,1956年被蔡司收購。后來,1972年蔡司退出相機市場,福倫達被祿來接手。再后來祿來也不景氣,福倫達被幾經(jīng)轉(zhuǎn)手后到了日本,也就是第三階段――日福。

第三階段:日福,也稱偽福。1999年,福倫達被日本Cosina收購,其實,這一次收購并不像之前一樣,原來的福倫達公司人馬早已離散,也就是,Cosina所買到福倫達的品牌和一些圖紙、專利,而并沒有接手公司,原德國福倫達到此為止。(這有點像后來Yashica和蔡司合作的Contax,不過Contax當時的鏡頭還是蔡司設(shè)計的,而Cosina生產(chǎn)的福倫達則是很大程度上靠自己的,因為德國福倫達已經(jīng)不在了)
不過,也算是沒太辜負福倫達的大名,Cosina非常給力地在日本制造出了許多不錯的產(chǎn)品,如Bessa系列旁軸,M42口的Bessaflex單反。鏡頭也非常不錯,基本上每支都是精品,雖不及德國頂尖鏡頭的品質(zhì),但是和日系頭相比完全不遜色,很多鏡頭遠遠超過一般的日鏡。例如給單反的125/2.5 Macro,40/2,58/1.4等都非常好,125/2.5可以與蔡司百微比拼,并不遜色。日福的徠卡M口鏡頭也不錯,雖然品質(zhì)不及徠卡,但是價格便宜很多!


補充:125/2.5拼佳能百微,180L沒問題;有佳能口,卡口有電子觸點負責光圈收縮(與蔡司ZE相同),是手動對焦的,不過手感非常好!
有用 54 無用 14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