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介紹下什么是“CLUB”再介紹下中國從俄進口的“KILO”級潛艇的有關情況它是

更新時間:2016-03-21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Club(英語含義“俱樂部”),有時也稱Klub(音譯為“克盧布”)、Biryuza,Alpha/Alfa(音譯為“阿爾法”),美國編號為SS-N-27。有人認為“俱樂部”是P-900 Alfa(即P-900 “阿爾法”,工藝代號3M51),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最新的證據(jù)已表明,“俱樂部”導彈是P-10 Alfa (即P-10“阿爾法”,工藝代號3M54)。“俱樂部”導彈系統(tǒng)在90年代初首次露面,當時有3種叫法:P-10“阿爾法”、AFM-L、KS-127。1999年,當俄羅斯革新家設計局開始對外銷售這種導彈時,人們才首次在公開場合見到該導彈被稱為3M54。他是俄羅斯的一種反艦利器。 “俱樂部”-S反艦導彈被人們稱為水面艦艇的“克星”。“俱樂部”-S反艦導彈從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發(fā)射,最大射程220公里。其攻擊全程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助推段。導彈自潛艇發(fā)射后,在助推火箭發(fā)動機作用下,爬升至海面以上50米高度,此時第一級助推火箭被拋離,打開折疊式彈翼和尾翼,伸出腹部發(fā)動機進氣口,啟動TRDDD50渦噴發(fā)動機。第二階段為巡航段。在TRDD-50作用下導彈下降至海面20米高度,以180~240米/秒的巡航速度飛行。在距敵艦30~40公里時,導彈再次爬升,并啟動主動雷達導引頭。第三階段為攻擊段。導引頭探測并鎖定目標后,此時第二級彈體被拋離,啟動彈頭的固體火箭發(fā)動機。彈頭進入俯沖加速,在距敵艦20公里時高度下降至海面3~5米。彈頭以1公里/秒(近3倍音速)速度閃電般絕殺敵艦。 這高的末速度,給被攻擊的水面戰(zhàn)艦防御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由於它末速度高,戰(zhàn)艦上的防御系統(tǒng)對其進行識別、分類和采取防御行動的時間非常短。假定“俱樂部”導彈在距戰(zhàn)艦20公里處被探測到,那再有20秒它就能撞到戰(zhàn)艦,而一枚亞音速導彈則還需100秒。而且在末段只剩下戰(zhàn)斗部飛向艦船,尺寸很小,沒有彈翼、渦噴發(fā)動機的進氣道和葉片等大雷達反射面部件,使敵艦探測起來非常困難。即使來襲的戰(zhàn)斗部被探測和跟蹤到,由於它帶有火箭發(fā)動機加速,因而比常規(guī)導彈更加難於攔截KILO艇級簡介 國籍 蘇聯(lián)/俄羅斯 類別 柴電動力攻擊潛艇 名稱 北 大西洋 公約 組織代號,基洛為Kilo的音譯 前型 T級 次型 拉達級 同級艦: 俄海軍12艘,出口29艘。 完工: 1982年 結局: 俄海軍大部分為預備役 性能諸元 水上排水量: 2300噸 下潛排水量: 3040噸 艇長: 73.8米 艇寬: 9.9米 深度極限: 240米 引擎類別: 柴電動力 引擎: 5500馬力推進電機 水上航速: 10節(jié) 潛行航速: 17節(jié) 續(xù)航力: 7節(jié) 6500海里(通氣管狀態(tài),滿載燃油) 自持力: 45天 乘員: 57人 裝備: 6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其中2具專用發(fā)射線導魚雷。可裝備53型魚雷71系列線導魚雷6發(fā)針-1對空導彈。(636型Sindhughosh級和可裝備“俱樂部-S”潛射導彈) 是蘇俄海軍目前主力柴電潛艇?;寮壴偷奶K俄編號是877級,而后基洛級在經過現(xiàn)代化等改裝后形成了基洛級改進型(Improved Kilo),俄方編號636級。印度的基洛級經改裝后被命名為Sindhughosh級?;寮壥悄壳岸砹_斯出口量最大的潛艇級別。以火力強大、工噪小而聞名。自蘇聯(lián)成功研制核動力攻擊潛艇后,對于常規(guī)動力潛艇的研究也相對減少了不少。而K級則是在蘇聯(lián)在這期間研制的最成功的柴電動力潛艇。該艇由紅寶石設計局于1974年起開始設計,首艇1979年下水,1982年服役。其改進型更成為了柴電動力潛艇中的佼佼者。是目前世界上柴電動力潛艇中最安靜的潛艇之一。K級是少數(shù)蘇俄常規(guī)動力潛艇中使用水珠外形的潛艇。根據(jù)各國大量實驗證明,水珠型潛艇在水下的阻力最小,且航行時產生的噪聲也較低。K級使用光滑外形,這一點與同時代的蘇俄核潛艇阿庫拉級極為相似。K級擁有雙殼體結構,為了盡可能減少艇內噪聲傳播出去,K級在雙殼體中間使用了一種隔音效果極好材料。美國曾經稱K級改進型(636型)的噪聲已經與海洋的自身的噪聲接近。K級在當時擁有“黑洞”的稱號DD當時西方人稱基洛級就像海洋中的“黑洞”,意思是聲 吶波打到她身上不反射,而她自己又不產生聲波。在1996年印度海軍所做的對比試驗中,老式的K級潛艇和德國的209級1500型潛艇同場競技結果前者先敵20海里揪住209級,而在20海里外的209級卻沒有發(fā)現(xiàn)K級。K級的火力也相當強大,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全部置于艇首,其中最上面的兩具是專用于發(fā)射線導魚雷的發(fā)射管。877級能夠裝備53型魚雷、SET-53M魚雷、SAET-60M魚雷、SET-65魚雷、71系列線導魚雷。Sindhughosh級和636級都具備了通過魚雷管發(fā)射“俱樂部-S”潛射反艦導彈的能力?;寮壱厕饤壛艘酝K聯(lián)潛艇不重視電子設備的“傳統(tǒng)”,裝備了自動裝填裝置,和MVU-110EM型計算機,可以同時鎖定5個目標(手動2個,自動3個)。還使用了氣動不平衡魚雷發(fā)射裝置,大大降低了魚雷發(fā)射時的噪聲。已經買或使用K級的國家是:印度、阿爾及利亞、伊朗、羅馬尼亞、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尼和波蘭。到2005年,已交付和已簽訂買協(xié)議的潛艇:印度10艘(10艘已經服役,并重新命名為Sindhughosh Class,其中1艘已經進行重新改裝,計劃再有3艘進行改裝。官方曾稱有新的買計劃。) 阿爾及利亞2艘(1987年服役,曾在1990年大修) 伊朗3艘(877級,服役狀況不明) 羅馬尼亞1艘(由于電池全部損壞,沒法正常服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12艘(2艘877級,將于2010年前交付8艘636級) 波蘭1艘(877級) 印尼2艘(2艘636級,已經服役)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引進了第一批2艘877級潛艇。而隨后的買協(xié)定就改為買636級潛艇。中國大陸大量民間網(wǎng)站和雜志稱636級是俄羅斯方面為中國單獨設計的新式潛艇,且實際上也僅僅出口給中國。但中俄官方未對此發(fā)表官方意見。636級外觀與877級沒有太大的差別。在數(shù)據(jù)上,636級的水面排水量為2325噸,水下排水量3076噸,水面速度11節(jié),水下速度達到20節(jié),通氣管狀態(tài)下的續(xù)航力為7000海里/7節(jié),工作深度250米,最大下潛深度300米,裝備“俱樂部-S”反艦導彈。有人猜測,宋級在近幾年的現(xiàn)代化改裝就是通過吸取636級的技術而來的,但這種猜測缺乏確切根據(jù)或官方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宋級和基洛級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潛艇部隊主力。印度媒體報道,中國在將俄交付的636級潛艇運回中國時曾遭到印度偵查飛機的跟蹤。1999年,印度決定將自己手中的K級(877級)在改裝后,將潛艇重新命名為Sindhughosh級(意譯為海洋之吼,Sea - Battle Cry)。這些潛艇在改裝后,水下排水量將達3100噸以上,儲備浮力達到30%,下潛深度增至300米或更深,自持力增加到45天,船員減少到53人,裝備“俱樂部-S”級反艦導彈等。以下為目前所有印度的K級(Sindhughosh級)潛艇:(譯名僅供參考,因為目前沒有權威性或大眾性的中文譯名)名稱 舷號 服役日起 改裝說明 Sindhughosh號 (Sea - Battle Cry海洋之吼)S55 1986年4月30日 改完畢,Sindhughosh級首艦。 Sindhudhvaj號 (Sea- Banner海洋旗幟) S56 1987年6月12日 INS Sindhuraj (Sea King海王) S57 87年10月20日 完成 Sindhuvir (Sea - Brave man海洋勇者) S58 1988年8月26日 完畢 Sindhuratna (Sea-海寶石) S59 1988年12月22日 完畢 Sindhukesari號 (Sea-Emperor海洋帝王) S60 1989年2月16日 完畢 Sindhukirti號 (Sea-Renown威震海洋) S61 1990年1月4日 正在 Sindhuvijay號 (Sea-Victory勝利之海) S62 1991年3月18日 正在 Sindhurakshak號 (Sea-Defender海洋守衛(wèi)) S63 1997年12月24日 Sindhushastra (Sea-Weapon海洋利器) S65 2000年7月19日 2005年印度官方對外稱將在印度本土進行其余的Sindhughosh級改裝工作。為此印度政府將會付出3億美金。其中大部分經費將用于人員在俄的培訓和買斷相關技術數(shù)據(jù),而另一部分將用于改造位于印度南部維扎克的潛艇修理廠。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