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x 能否復活

更新時間:2016-03-26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
contax =康泰時拍照機在leica的光輝中,我們決不能忘記另外一種旁軸取景拍照機,這就是蔡斯公司生產的康泰時拍照機,他的名字隨著時代的變遷,幾起幾落。 他的誕生是在1932年,比1925年問世的leica晚7年。 當時問世的康泰時,作為蔡斯的代表,已經比leica具備了很多更全面的功能。 鏡頭交換的卡口模式更加迅速,連動測距器比當時leica的區(qū)間更大,更加保證了距離測定的精密性。 和leica的橫向布簾快門不同的是,康泰時采用的是縱向的金屬快門設計。 這種最早的型號,就是康泰時1型,也被稱為黑色康泰時,現(xiàn)在古典拍照機收藏界也擁有很高的人氣指數(shù)。 該機型在1936年進行了較全面改進,推出了康泰時2型。 康泰時1型的過卷裝置在鏡頭的旁邊,從設計角度來看,是前衛(wèi)的、嶄新的設計,不過有人也指出,因為離鏡頭過近,有些不好使。 改良后的康泰時2型,其過卷裝置設計在了機身的上方,機身的顏色也改為黑色,在當時絕對是時髦、前衛(wèi)的色彩設計。 康泰時2型相對于leica的最大改進之處,就是把leica在旁軸取景的狀態(tài)下,測距和取景分成兩個窗口的設計,改變?yōu)橐粋€窗口實現(xiàn)測距與取景。 可以這樣說,康泰時是第一個實現(xiàn)在取景器內對焦的同時,還可以在取景器內構圖的拍照機。 現(xiàn)在看來,這是個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東西,但在當時,leica還沒有采用這一技術的時候,康泰時已經領先了一步,當時康泰時的膽識是令人欽佩的。 leica公司采用康泰時2的這一技術,已經是1954年的戰(zhàn)后,首次采用這一技術的是leica3型。 不過制造康泰時相機的蔡司公司,真可以說是命運多包。 他的生產基地DD德國的德累斯頓,在二戰(zhàn)結束后,被蘇聯(lián)紅軍占領,后來成為東德治理下的城市,這個階段的康泰時拍照機的技術人員、機械等,都被置于前蘇聯(lián)的控制下。 后來,全部和生產有關的單元,包含人員與技術,都被移送到蘇聯(lián)的烏克蘭,這樣,在烏克蘭就誕生了“蘇聯(lián)自己制造的康泰時DD“基輔”拍照機。 非常有意思的是,最初一批的基輔拍照機,被認為是“名叫基輔的康泰時拍照機”。收藏家們認為,這批康泰時拍照機是使用了“基輔這種假護照的康泰時”。最早的,由蘇聯(lián)控制、完全使用原廠材料、人員、技術的康泰時拍照機,完全被認同為康泰時拍照機,這和后來蘇聯(lián)拍照機被排除在精密儀器行業(yè)以外的情況是有很大差別的。 根據(jù)日本研究人員的發(fā)現(xiàn),最早的基輔拍照機的金屬上蓋中,從里側看,可以模糊地看到CONTAX的文字,從右到左反寫的字樣。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