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忙下載岡田斗司夫關于漫畫的論文

更新時間:2016-05-10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
. 日本動畫文化現(xiàn)象4.1. 二次元藝術形式日本動畫的商業(yè)成功在于它制造了大量虛擬偶像。然而,日本動畫的過完美現(xiàn)象不僅體現(xiàn)在人物上,更體現(xiàn)在動畫打造的整體幻想世界上。日本動畫在短時間內恐怕沒有辦法接受3D動畫,因為日本動畫的追求并不是讓畫面變得真實,而是讓人意識到虛幻的美。由于日本動畫主流為二維平面作品,所以同與其在精神氣息上相近的漫畫、動畫及各種同人作品成為“二次元藝術”。一來暗示他們是二維藝術,二來暗示它們打造的是與現(xiàn)世不同的而又相似的世界,即“異次元”。這也就是說,整個ACG產業(yè)就是二次元的。二次元精神的建立,主要是在1987-1997年間完成的,動畫是他的核心。在這十年的結尾,動畫與實拍已經幾乎不相容了。這種情況在后來已經獲得了緩解,但在那個年代的沖突是最激烈的。在動畫與真人實拍片中做到兩棲發(fā)展的只有《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等少數作品,而且是需要漫畫這個相對兼容的媒介的。動畫中出現(xiàn)現(xiàn)實場景也不過在近幾年多起來,而且大多經過電腦效果的處理,或者與本來就畫得十分真實的動畫背景接起來,讓人一時間分不出真假。日本動畫歷史上將實拍鏡頭毫不顧忌地插在作品之中的,有名氣恐怕只有一例,就是1997年7月19日上映的《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劇場版:真心為你》中垃圾桶、電影院、咒罵監(jiān)督的信函的實拍場景。其實這些場景并沒有什么意義,可能只是監(jiān)督庵野秀明報復觀眾的無聊行為。庵野秀明在這之后也更多的在真人實拍片方面發(fā)展。即使是這樣的名作,這種畫面和這種行為也沒有辦法被大眾接受。二次元與現(xiàn)實的隔閡是深刻的。4.2. OTAKU文化OTAKU文化是二次元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日本動畫文化的代表。OTAKU即“御宅”,也就是您家的意思。出自《超時空要塞Macross》,其中的女主角曾有這個詞稱謂男主角。之后OTAKU一詞被動畫迷們用來相互稱謂。也就是說,OTAKU一詞的原始定義只是動畫迷而已。OTAKU一詞的定義與發(fā)展與日本動畫在國內與國際的地位都有關系。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OTAKU一詞的發(fā)展。(1) 貶義、狹隘說:社會評論家中森明夫于1983年在雜志《漫畫 Burikko》上發(fā)表專欄文章,將“御宅族”定義為“癡迷沒有內涵的動畫和科幻的人們”,“御宅族”的叫法首次顯現(xiàn)于媒體。應該說,“御宅族”一詞第一次出場是負面的。不過,這并不表示“OTAKU”已經為大眾所認識,畢竟當時的“動畫和科幻”只是小眾產業(yè)。(資料)對于OTAKU的定義開始狹隘化的的起因是日本著名的“宮崎勤事件”。1988年8月至12月之間,在日本崎玉縣陸續(xù)發(fā)生了三起4D7歲女童失蹤案,并發(fā)現(xiàn)其中一名被害人的尸體。翌年2月,一名署名“今田勇子”的嫌犯將骸骨寄到死者家中并附上作案聲明。6月東京一名5歲女童失蹤,后來發(fā)現(xiàn)時已被分尸。兇手的行兇手段真的只能用“滅絕人性”來形容,并引起日本警政當局的重視。后來經過布線追查之后,于7月逮捕了當時23歲的兇嫌宮崎勤。警方在他的住處搜集證據時,意外地搜到許多漫畫畫相關資料,以及大量描寫性變態(tài)與性虐待的漫畫、同人志及A片,與他誘拐女童拍下的變態(tài)錄影帶。而他也坦承殺害4名女童并將其分尸……后來經精神鑒定,證實宮崎勤有分裂性多重人格的傾向。(資料)至此,社會對“OTAKU”的主流定義變成“容易沉浸在幻想世界中,欠缺正常社交生活經驗的亞文化族群。”(2) 自戀說:岡田斗司夫是日本著名的OTAKING(OTAKU王),他的著作《御宅學入門》對OTAKU給出了如下定義:“有著高度搜索參考資料能力”、“擁有對這個映像過剩時代適應的視力,有跨領域的資料搜索能力,對創(chuàng)作者所提示的暗號一個也不漏的解讀的貪心的鑒賞者”、“也包含---永不滿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現(xiàn)欲。”的“在這個被稱為映像的世紀的20世紀中,所產生的newtype人種,換言之,就是對映像的感受性極端進化的人種。”這個定義也許是最正面的,但其中有這明顯的OTAKU成分。這種說法可能更出自于自身的經驗,其實把OTAKU認為是擁有某種特殊能力的人是不足為過的。我認為它的合理性在于動畫的特殊性。OTAKU因為長期看動畫的關系,是有可能對動畫中的信息是十分敏感的。日本動畫這種表達方式,本質上是由1987-1997年代的那一批人創(chuàng)造的。以我們所說的鏡頭為例,這種表達方式就像是一種語言,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長期使用某種語言,就會對這種語言產生一種把握能力。這就好比如果一個人對我們說中文,我們能夠理解到那些話背后很豐富的內容,如果他說我們學習了多年的英語,我們就沒那么容易看穿他。動畫的表達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完整的思維模式。一句話會使不同人產生相同的聯(lián)想,對OTAKU來說,讀輕小說時腦海中反映出的畫面可能和真正動畫中的畫面差不多;我們聽到一個人的一句話就知道他下句要說什么,對OTAKU來說,看到第一個鏡頭就會知道下一個鏡頭是什么,看了片頭動畫就知道全劇的大概發(fā)展了;我們能判別一個人話語背后的真是情感,一般的動畫對OTAKU來說是沒有懸念的,因為他們知道怎么看穿他們……動畫對于OTAKU來說,就像母語一樣,是離不開的,而有希望有什么能刺激到他們的神經,于是有了挑戰(zhàn)智力的OTAKU動畫,挑戰(zhàn)“搜索參考資料的能力”。(3) OTAKU在中國在當今中國也有自稱OTAKU的年輕人。但是中國的主流OTAKU研究認為,所謂的OTAKU文化現(xiàn)象根本不存在。這種觀念的第一種說法是OTAKU是一種經濟現(xiàn)象而非文化現(xiàn)象。即使是在日本,小規(guī)模的OTAKU現(xiàn)象的存在是有可能的,但現(xiàn)在大規(guī)模的OTAKU現(xiàn)象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這只是部分媒體的炒作結果,是一種刺激買力的商業(yè)手段。因為OTAKU的一個標志為對于周邊產品具有一定的搜集癖,所以媒體對OTAKU的正面宣傳是一種商業(yè)行為,真正的大規(guī)模的OTAKU族群是不存在的。近年來日本OTAKU地位的提高主要是一種商業(yè)行為。第二種說法雖然認為日本存在OTAKU現(xiàn)象,但否認中國有OTAKU現(xiàn)象的可能性。這種觀點認為,OTAKU文化的實質是“癮文化”,“癮文化”四海皆有,中國也有“網癮”一類,但至于OTAKU文化,是在日本特殊社會條件下的產物,也就是“癮文化”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中國是不會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OTAKU現(xiàn)象的。另一方面,在中國除大陸以外的地方。“御宅族”一詞的含義被拓寬。在臺灣,有“宅男”一說,主要指因為各種原因具有社會交往困難而閉門不出的男性。總之,“OTAKU”是一種亞文化現(xiàn)象,至少在日本是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的。OTAKU之所以因動畫而萌發(fā),主要是因為日本動畫打造虛幻世界的特性。而日本社會對于懷有夢想的年輕人既排斥又容納的特性。在日本第一批OTAKU出現(xiàn)的時候,表現(xiàn)出的是“宮崎勤事件”那樣的特性,從長遠來看,當天本第一批OTAKU開始服務社會的時候,日本OTAKU這種亞文化現(xiàn)象能讓我們好好上一課。事實上,在中國宣傳“太空競賽”的時候,我們是難以理解日本人正在進行的工作的。日本的議員紛紛發(fā)表關于外星人UFO是否存在的評論,“月亮女神”正在探測月球表面下是否存在外星人用的廁所和廚房,正有人在研究做出從空間站飛回地球的紙飛機。OTAKU文化所創(chuàng)造的巨大商業(yè)價值既不用說,它所創(chuàng)造的社會價值也是巨大的,如果沒有《鐵臂阿童木》,日本恐怕不會在機器人工業(yè)上走得那么遠。日本人首先發(fā)明出了隱身衣。應該說,日本社會雖然保守,卻能夠使夢想與現(xiàn)實可以同時存在這樣的思想統(tǒng)治社會。另一方面,OTAKU文化也引發(fā)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是不容忽視的。日本乃至全東亞圈的亞文化生態(tài)的畸形都與日本的OTAKU文化有關。在1987-1997年間,我們所說的新一代動畫人,他們之中也有第一代的OTAKU,制作出了挑戰(zhàn)OTAKU腦力的OTAKU動畫。期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世紀三大OTAKU動畫:《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EVA》、《宇宙戰(zhàn)艦撫子號》、《少女革命Utena》。《少女革命Utena》于1997年4月2日開始播出,TV版共39話,另有劇場版一部。TV版播出當年人氣僅次于《TURN A GUNDAM》排在第二,監(jiān)督幾原邦彥是曾監(jiān)督過《美少女戰(zhàn)士》、排在庵野秀明之后日本第二的動畫鬼才監(jiān)督。與《EVA》和《宇宙戰(zhàn)艦撫子號》不同的是,《少女革命》并非一部一般意義上的優(yōu)秀動畫。它的故事就是王子與公主,每話的劇情都是套路化的,讓人昏昏欲睡,加上其中還有當時還不被認同的GL情節(jié),實在難以想象這樣一部動畫會大受歡迎。《少女革命》之所以受到OTAKU們推崇,主要是因為它挑戰(zhàn)了OTAKU的毅力與智力?!渡倥锩烦錆M了謎題、暗喻,當然也又深刻的思考,這是一部漫畫承載不了的。OTAKU文化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因為它被真相與假象穿插覆蓋著,并隨著時代變化而改變。它還會在未來不斷發(fā)展。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