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人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三個故事可是在故事結(jié)局只有兩個版本還有一個版本是怎樣的呢

更新時間:2016-05-19本文內(nèi)容轉(zhuǎn)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第三個故事:是派吃了自己的母親 李安喜歡用各種比喻反復(fù)強化本喻關(guān)系。少年派和老虎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對,但還有一對本喻很容易被忽略。 母親與蓮花。蓮花與母親之間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兩次顯著暗示。一次是在開頭,母親在地板上用粉筆畫蓮花給派看。一次是電影中段,派俯瞰海底,先是魚形成蓮花,然后又變成母親的容貌,最后疊加到了沉船。所以準(zhǔn)確地說,蓮花代表的是派對母親的思念和愛。 與此同時,李安還特意安排了阿南蒂給派講解舞蹈,引出一個關(guān)于蓮花的重要比喻:林中蓮 電影中出現(xiàn)的B哥[8] 花。在派問阿南蒂林中蓮花是什么意思時,她沒有回答。直到我們進入整個電影最關(guān)鍵的一段情節(jié):食人島,才恍然大悟。派在夜晚的林中摘下一朵蓮花,打開以后,里面是一顆人牙。于是“林中蓮花”這個比喻和指向,在這里得以完成。 第一個故事是派的幻想。那么他在島上的動作,肯定是對各種現(xiàn)實發(fā)生的投射。蓮花是派對母親的思念;蓮花中的人牙,代表了母親的遺骸,也即死亡。而母親的軀體,實際上就是整個食人島。 島是母親,而島下涌起的酸潮,則是母親的下場。 酸潮是一個意義異常清晰也異??植赖谋扔鳌H绻氡磉_(dá)母親死亡的意象,有很多種辦法,最簡單的比如說潮水慢慢淹沒島嶼,代表母親的溺水;或者鯊魚啃噬小島的根莖,代表葬身鯊腹,等等……可李安選擇的是一個非比尋常,幾乎和海洋沒有一點關(guān)系的比喻:酸。這個酸,自然就是人的胃酸。酸潮撲上小島,這個意象表明母親是被吃掉的,被胃酸所消化,所以遺骸的代表物是牙齒。 派在島上吃了植物根莖,老虎吃了狐,這是食母的暗喻。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根莖和狐代表尸體的肌肉纖維和蛆蟲,代表了吃人,這兩個比喻在電影里找不到可參照的點。李安如果要設(shè)一個比喻,一定不會只設(shè)一次,一定會重復(fù)多次,或者找另外一個參照點,所以這個猜想是否成立,需不需要影射到如此細(xì)致,有待商榷。但食母是確鑿無疑的。” 馬伯庸在影評的最后說道:“李安把第一個故事描繪得極為精美,對第二個故事卻吝嗇到一個鏡頭都沒有,對第三個故事甚至只肯用隱喻來承載。他把現(xiàn)實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內(nèi),又在現(xiàn)實里放入殘酷夾心,遞給大家。作家和保險公司相信了第一個故事,派本人相信的是第二個。至于觀眾愿意剝開幾層糖紙,則取決于他們自己。 當(dāng)李安在采訪時被問起關(guān)于第二個故事,他的回答避重就輕,說故事拍完就交給觀眾了,這是個聰明的做法,他放棄了最權(quán)威的導(dǎo)演闡釋權(quán),讓觀眾保持爭論。莫衷一是是電影保持長久魅力的不二法門。所以我們不必奢望從他那里得到明確的答案,相信自己的本心就好。”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