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和

補充說明:最好帶有圖片
更新時間:2016-07-11本文內(nèi)容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
怒 族 Nu ethnic group   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史稱“怒人”、“弩人”、“怒子”等  溜索飛渡,天塹變通途的民族——怒族怒族男子?【簡介】  我國的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瀘水、福貢、貢山、蘭坪縣,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縣和西藏自治區(qū)的察隅縣等地。與傈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主要從事山地農(nóng)業(yè)。根據(jù)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怒族人口數(shù)為28759?! ∨逵凶约旱恼Z言,無文字,大都使用漢文。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方言之間差別很大,幾乎不能通話。但由于與傈僳族長期共處,多數(shù)人會講傈僳語。怒族是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古老居民。怒族地區(qū)山巒重疊、江河匯聚。從旅游觀光的角度來看,這里數(shù)不盡、望不完的奇峰怪石、飛泉瀑布、激流險灘、古樹龍竹,確實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然而,從生活的角度講,這里貧脊的土地、閉塞的交通卻給怒族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造成了重重困難,致使其社會發(fā)展相當?shù)倪t緩。直到新中國成立前,以花木枯榮為時序、靠結繩刻木傳遞信息、以刀耕火種為耕作方式等許多人類遠古的生活圖景在這里仍能時時映現(xiàn)。盡管如此,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怒族人民始終都未停止與大自然的搏斗和抗爭,用他們的智慧和雙手不斷改變著歷史,譜寫著時代的新篇章。怒族舞臺藝術?【風俗習慣】  怒族男女服飾多為麻布質(zhì)地,婦女一般穿敞襟寬胸、衣長到踝的麻布袍,在衣服前后擺的接口處,綴一塊紅色的鑲邊布。年輕少女喜歡在麻布袍的外面加一條圍裙,并在衣服邊上繡上各色花邊。男子一般穿敞襟寬胸、衣長及膝的麻布袍,腰間系一根布帶或繩子,腰以上的前襟往上收,便于裝東西。怒族男女都注意裝飾,婦女用珊瑚、瑪瑙、料珠、貝殼、銀幣等穿成漂亮的頭飾和胸飾,戴在頭上和胸前。耳上戴珊瑚一類的耳環(huán),喜歡用青布或花頭巾包頭。男子蓄長發(fā),用青色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喜歡腰佩砍刀,肩挎弩弓和箭包。怒族主食為玉米、養(yǎng)子等。貢山北部怒族還從藏族那里學到種植青稞、燕麥,食青稞面。少數(shù)怒族受藏族生活方式影響,有時也吃酥油糌粑。副食除雞、魚、豬、羊、牛肉外,還有獵獲的野味。怒族普遍喜歡吃飯菜合煮的較稠的飯粥,將野味一起煮在里面,鮮美可口。怒族男女均喜飲酒,并喜歡豪飲。怒族住房分木板房及竹篾房兩種,在木樁上鋪設木板或竹篾席建成。一般都為兩間,外間待客,并設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鐵三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燒飯之用。內(nèi)間為主人臥室及儲藏糧食,不許外人進入。   建國前,怒族的婚姻以一夫一妻制為主,少數(shù)頭人和富裕戶也有多妻的。各地較普遍流行轉房制。男子婚后,便在父母住房附近另建新屋,與父母分居,并分到少量財產(chǎn)。但小家庭在生產(chǎn)生活上仍然與父母及整個家族保持著共同耕作及相互協(xié)助的義務。幼子與父母同住,父母死后,所遺土地、牲畜、房屋主要歸幼子繼承。世系按父系計算。碧江怒族實行的父子連名制,是計算世系和財產(chǎn)的重要標志。貢山的怒族有重喪的習俗;福貢、碧江怒族的先民行火葬,有氏族墓地?,F(xiàn)行土葬。   千腳落地房  “怒人居山巔”,“覆竹為屋,編竹為垣”,這是古人對怒族居住生活的描述。   怒族的房屋為干欄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和竹篾房兩種。貢山地區(qū)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墻半木房。這種房子比較寬大,一般是垛圓木為墻,屋頂覆蓋薄石板。石板約一尺見方,由屋檐鋪起,第一塊平鋪,第二塊壓著第一塊的上邊,第三塊壓著第二塊的上邊……一直覆蓋到屋脊。福貢怒族都住竹篾房。這種房子較為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墻和隔墻,用木板或石板覆頂。這兩種房屋一般都為兩層,樓上又多分成兩間,外間待客,并設有火塘?;鹛辽习仓描F三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炊飲之用。內(nèi)間為臥室兼儲藏室。樓下存放農(nóng)具雜物或關牲畜。樓板用木板或竹篾席制成,鋪設于架在斜坡地上的許多木樁上即可。這些木樁和房柱,如同千百只腳一樣,支撐著整個房屋。因此,人們常常將這種房屋稱為“千腳落地的房子”。   怒族的這種千腳落地竹木房,結構簡單,既易搭建,也易于拆遷,又適合山區(qū)多雨多霧的特點。按傳統(tǒng)習俗,一家建房,全村都來幫忙,一天之內(nèi)就可以把房子建成。如今,隨著怒族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怒族人民的住房形式也正朝著多樣化、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