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月 適合去哪旅游

更新時間:2016-08-18本文內容轉載自互聯網
11月份,在國內旅游已經進入到了冬季。冬季旅游主要是選擇南北兩個方向。

國內可以選擇:
1、哈爾濱亞布力滑雪旅游。主要考慮在11月,每年這個時候亞布力已經開始降雪,沒有來國冰天雪地北國的朋友,可以一起度過一個潔白浪漫的冰雪之旅。在旅游項目上,這里可以提供狗拉雪橇、狗拉爬犁、滑雪板等項目。另外一點,就是,這里處與林區(qū),這里的有很多的別墅類型的賓館提供休息,并且是紅漆木房子,特別醒目。
2、選擇去南方海口、三亞一帶的避寒游。主要在冬季,我國只有海南能夠開展海水游泳等旅游項目。兩個人可以一起去潛水,體會感情的深度。
3、選擇江南無錫太湖、蘇州一帶的傳統(tǒng)出游目的地。但是,盡量選在靠近春節(jié)期間,一來,可以看到無錫梅園梅花的怒放;更為主要的是,在無錫太湖黿頭渚上有:月老祠。到這里旅游,可以作為對于愛情的紀念。畢竟月老紅線穿:)
4、冬季去云南旅游,在氣候、氣溫上來說,都是適宜的。在這段時間里,云南的大部分地區(qū)仍然處于季,雨水很少,即使春節(jié)前后,最低在5度左右氣溫也就十幾天,大多數的時間內,溫度保持在10-15度的樣子,故有春城之稱。10天時間可以初步了解云南:)

我在云南工作過,云南南部多山區(qū),一些比較大的壩子主要集中在昆明、蒙自等。就山區(qū)海拔來講,沒有什么不適應的感覺。冬季來云南,可以考慮選擇來云南版納、麗江的時間講,都是適宜的。主要這里有明顯不同于北方的嚴冬,另外,這里有多樣的民族風情、和動植物資源。

除去前往云南道路上的時間,在云南的具體出游行程安排:
D1行程、由外地到昆明
在昆明可以選擇前往滇池-大觀樓景區(qū)游覽。大觀樓景區(qū)有孫髯翁題:天下第一長聯,景區(qū)門票:10元。另外,在昆明站前有公交車可以直接到達昆明界博園,景區(qū)門票100元。

D2行程、昆明——大理
大理古城距離昆明359公里。兩地之間火車、汽車交通都十分方便。在大理蒼山洱海、蝴蝶泉、崇圣寺三塔、洋人街都是不容錯過的景點。另外,簡單提供答理古城代表性建筑: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是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入之一。1961年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圣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蒼山一面,其山門距三塔主塔約120米;是南詔國第10代王勸豐右時(公元824—859年)所建,時為南詔國后期。南詔國中期崇佛之風興起,到勸豐右時已達極勝,佛寺遍于云南內,有小寺3千,大寺8百。經南詔之后的大理國,佛教較南詔更為發(fā)展。因此,大理國就有“佛國”、“妙香國”之稱。崇圣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為觀音。當時,大理地區(qū)對觀音崇拜極為勝行。

D3行程、麗江古城 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遺產,而木府是麗江古城文化之"大觀園".納西民族首領木氏字元朝(1253) 世襲麗江土知府以來,歷經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諸土司中以"知詩書好禮守儀"而著稱。最為著名的景點和特色旅游有: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明代其建筑氣勢萬千,徐霞客曾嘆木府曰:"官室之麗,擬于王者".可惜大部分建筑毀于清末兵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毀于"文化革命"(1966-1976).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銀行慧眼識寶,貸巨款相助重建木府, 麗江能工巧匠精心設計施工,經三年時間,使木府如鳳凰涅磐般再現于世.

木府占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筑群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大氣".木牌坊上大書"天雨流芳" 四字,乃納西語"讀書去"之諧音,體現納西民族推崇知識的靈心慧性;石牌坊通體皆石,結構三層,是國內石建筑的精品;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弘,是土司議政之殿;萬卷樓集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粹,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士書畫,皆是翰林珍奇,學苑瑰寶;護法殿又稱后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光碧樓乃后花園門樓, 史稱其建筑"稱甲滇西";玉音樓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樂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產物,而獅山古柏深處,還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場所,木府充分體現了納西民族廣納多元文化的開放精神.

木府是一座輝煌的建筑藝術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帶中原建筑的風采,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古樸粗獷的流風余韻, 而其坐西朝東,府內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布局,則又見納西傳統(tǒng)文化之精神.

麗江古樂,納西族的音樂,除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詩歌舞三者合一的"溫麥達","阿熱熱","三多舞"等曲調外,還有古典的大型樂曲和.樂器有橫笛,豎笛,蘆笛,二簧,南胡,中胡,大胡,蘇古杜,三弦,琵琶,箏,瑟,云鑼,木點,鈴,海螺,鼓,嗩吶,長號,鈸,蘆笙和口弦等, 其中,有很多是從內地傳入的,來源于漢族的洞經音樂和皇經音樂,相傳為宋樂, 目前保留下來的只有來源于洞經音樂的那部分.傳聞原有漢族經文配唱,傳到納西族民間后, 逐漸變?yōu)閱渭兊臉非?整個樂曲分為"神州"和"華通"兩個大調,并根據不同內容分為五十多個小調. 經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龍吟","山坡羊","萬年歡","吉祥","八卦","步步驕","到春來","到夏來","到秋來","到冬來","浪淘沙","十供養(yǎng)"等二十多個小調.由于這套樂曲長期在納西族地區(qū)廣泛演奏,在流傳中逐步融合了納西族的格調, 如有些樂器在演奏時加進了大跳躍的裝飾音,和音程很大的滑音和顫音,沖淡了漢族原有的清秀, 典雅的絲竹樂風,變?yōu)榇肢E有力,富有濃厚民族色彩的樂曲了. 歷時400多年的麗江大研納西古樂會在民族音樂家宣科的推廣和組織下,以將納西古樂推向世界.宣科率該演奏團到挪威,英國等地的演出是這一古老的音樂又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有用 0 無用 0 我要提問